0800 581 581 立即致電 請回電聯絡

黃蜂和蜜蜂種類

全球大約有數百種黃蜂、大黃蜂和蜜蜂。在台灣,只有少數幾種是真正的害蟲,其中一些並不螫人。  

某些蜂種,如採蜜蜂,實際上是我們生態系統中很有價值的一環。了解它們的習性、生命週期和外形能幫助我們識別適用於您家庭或企業的最佳黃蜂防制方案。 

台灣內常見黃蜂種類如下所示。

立即预约我们的专家进行处理

歐洲黃蜂和英國黃蜂

歐洲黃蜂和英國黃蜂

(科:胡蜂科,例如:普通黃胡蜂 & 德國黃胡蜂)

在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和塔斯馬尼亞的兩種常見黃蜂種類,它們的叮蟄會引起劇痛。 

一旦進入室內,它們通常會選擇在出入便利的隱蔽位置築巢,如閣樓、車庫和牆面孔洞。在室外,它們可能會在囓齒動物的舊洞穴、空樹和灌木中築巢。

外形特徵

黃黑色身體,斑紋依據種類各異。工蜂體長12-17mm不等。

關鍵事實

  • 只有年輕的蜂后才能活過冬天,在來年春天開始築巢產卵。 
  • 工蜂(不育雌蜂)在初夏出現,並接管築巢工作。蜂后繼續產卵。
  •  新蜂后和雄性蜂在初秋進行交配。 
  • 冬天時,蜂巢死亡,包括所有雄蜂和工蜂。 
  • 黃蜂不會成群出現。 食物偏好–以昆蟲和甜食為生。 
  • 雌蜂能反复螫人。 
  • 一個蜂群可能有25000只黃蜂。
採蜜蜂

採蜜蜂

(Apis Mellifera)

採蜜蜂是養蜂人飼養的蜜蜂類型。 

如果遇到採蜜蜂困擾,可以聯繫當地養蜂人或環境健康部,他們能安排蜂房移位。

關鍵事實

  • 生活在空樹或煙囪、牆孔洞或屋頂空間內。 
  • 體形上與黃蜂類似,但是茸毛更多,且多為黑色。 
  • 採蜜蜂將花蜜轉化為蜂蜜和蜂蠟。 
  • 採蜜蜂會成群飛舞並集聚在樹枝上。 
  • 蜂群規模一般會超過30000只採蜜蜂。 
  • 採蜜蜂面臨蜂蝨的威脅。
單居蜂

單居蜂

(Osmia rufa)

關鍵事實

  • 通常,與採蜜蜂相似

生命週期

  • 蜂群規模–小型蜂巢,由一隻雌性單獨照管。 
  • 理想築巢點–通常在土中,有時會在磚塊之間的軟水泥和灰漿內。 
  • 蜂巢–各種材料。通常每年都筑一個新巢。

生活習性

  • 是否成群–不成群出動。 
  • 越冬–一般在蜂巢內度過蛹期。 
  • 食物–蜂蜜和花粉 
  • 很少螫人
單居蜂

灰漿蜂

(Amegilla sp.)

這些蜜蜂被稱為磚石蜂或灰漿蜂,因為它們喜歡在磚石的裂縫或孔洞中築巢。大部分時間裡,它們喜歡呆在陽光照射的牆體附近。 

灰漿蜂利用磚石或灰漿連接處的天然孔洞(特別是富含石灰或砂石的灰漿)。

關鍵事實

  • 灰漿蜂不具傷害性;它們沒有進攻性,也不會攻擊人。 
  • 具體包括:羊毛刷蜜蜂、採礦蜂、毛足花蜜蜂、切葉蜜蜂和紅石蜂。
黃馬褂

黃馬褂(群居黃蜂)

(Vespula)

蛾蚋常與污水底層聯繫在一起,其中,幼蟲以類似污泥的有機物為生。它們也被稱為:蛾蠅、污水蠅,等等。 (文本內容描述飛蛾)

關鍵事實

  • 工蜂–體長0.5英寸; 
  • 蜂后–體長0.75英寸; 
  • 黑色和黃色條帶交替; 
  • 兩對蜂翼; 
  • 腰部極窄; 
  • 蟄針形似長矛。

生命週期

  • 一年生蜂群; 
  • 蜂后春天開始築巢; 
  • 夏末黃蜂數量激增; 
  • 秋天后,蜂數開始減少; 
  • 只有受精的蜂后能過冬。

生活習性

  • 食物–在一年的某些階段以昆蟲為食,包括毛蟲/有害的蒼蠅,隨著蜂群數增加,也被人類的食物所吸引; 
  • 叮蟄–可重複叮蟄,受刺激後便會開始,症狀輕者紅腫,重者產生威脅生命的過敏性休克; 
  • 可見性–白天可見,因為晚上它們的視線不是很好; 
  • 築巢–樹木/灌木內,或屋頂空間內部,中空牆/地板內、棚子、建築物門廊/屋簷下。
木椽蜂

木椽蜂

(Xylocopa virginica)

關鍵事實

  • 體長3/4-1英寸; 
  • 雌蜂頭部黑色,雄蜂則為黃色; 
  • 前胸背板亮黃色,橘黃色或白色毛髮;
  • 腹部無毛; 
  • 雌蜂有刺針,雄蜂無刺針。

生命週期

  • 在樹木中挖出隧道產卵; 
  • 從卵、幼蟲、蛹到成蟲大約需要7週;
  • 幼蟲體型較大,會發出噪音; 
  • 八月末巢穴化蛹新的成蜂。

生活習性

  • 叮蟄:受到威脅時會蟄人。 
  • 活動:常見於春末至十月中旬。 
  • 蜂巢:喜裸露未經處理的軟木包括紅木,雪松,絲柏和松樹。蜂巢不更換。 
  • 位置: 蜂巢常出現於房檐下,窗楣,木板,護牆板,艙板和戶外家具中。 
  • 食物:以含花粉的花朵為食,如水仙花,蝴蝶花,紫羅蘭等。冬季將花粉儲存於隧道中越冬。

針對商業場所

能多潔可以提供周全有效的專業服務為您的企業驅除黃蜂

聯繫能多潔清潔衛生專家

遠離黃蜂及其叮蟄的專家指南